“作风建设之我见”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风建设之我见”征文 > 正文

基础部党委副书记、主任赵晋忠——抓作风树新风,以高质量的基础教学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2-05-05 12:20:52  浏览:

在校院合署改革过渡期的攻坚之年、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将2022年确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这充分表明学校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服务师生的为民情怀以及对学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必将对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高校而言,作风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作风可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塑造单位良好形象,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学校人员构成中,管理人员是关键少数,教师科研人员是相对多数,学生是绝大多数。以往一谈到作风,我们就习惯性的定位到管理人员,事实上,作风并不是管理人员独有的,体现在教师方面就是教风,体现在学生方面就是学风,三者共同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因此,学校作风建设的实施范围虽然是管理岗位的人员,但是活动的实施不能机械地限定在管理人员范围内,要坚持以作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力求达到严格要求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相当多数,教育引导绝大多数的效果。

基础部作为学校最大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学生的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等教学任务;同时,公共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先导性课程,对于学生构建专业发展基础、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严谨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基础部的公共基础教学工作,参与的教师规模之大、服务的学生面向之广、承担的教书育人使命之重,迫切需要扎实的作风来保证公共基础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基础部将严格落实学校决策部署,以“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聚焦“三个群体”,找准“三个根本”,强化“三个引领”,抓作风,树新风,以高质量的基础教学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广大管理人员要立足本职,真心真情,勇当服务师生的“急先锋”。

对于一个单位,管理服务人员拥有的管理权限决定了管理服务人员不可避免的要与师生面对面,其作风也就很容易影响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办公室、分团委、教务办等管理服务人员大都是中共党员,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真心真情,勇当服务师生的“急先锋”,以扎实的作风服务高质量基础教学。一是要做到“心里有数”,始终牢记服务师生是第一职责、师生满意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二是要做到“眼中有活”,认真落实学校关于作风建设的安排部署,主动认领任务,把师生经常反映、经常诟病的问题改彻底改到位,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始终关注师生需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想在前、做在前,多为师生送服务、送方便,少给师生设门槛、添负担。三是要做到“手上有招”,始终以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进取意识,主动学习,提升本领,以能干、会干为师生解难题、办难事。

二、广大教师要回归本分,用心用情,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其中一个回归就叫回归本分,就是要广大教师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不管职务多高、名气多大、资历多老,都要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敬畏讲台,用心用情,争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以扎实的作风开展高质量基础教学。一是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和治学作风,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老师,第一工作是教书,第一责任是上课,热爱教学、倾心教学。二是要端正言行,身正为范,不断提升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三是要潜心研究教学,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积极创新,提升教学艺术,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手段开展教学。

三、广大学生要专注本业,润心润情,敢为拥抱时代的“追梦人”。

学生的本业就是刻苦读书学习。青年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因此,每位学生都应专注刻苦学习这个本业,让知识和文化浸润心灵、浸润情感,以厚重的底气、蓬勃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敢为拥抱新时代的“追梦人”,以扎实的作风体现高质量基础教学。一是要心怀理想,志存高远,时刻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学习基础课的过程中洞悉国家在基础学科领域的需要,树立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努力在追梦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二是要勤奋学习,增强底气,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学习掌握基础学科领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成为能为基础学科领域贡献力量的有用之才。三是要砥砺拼搏,敢于担当,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进取的斗志,勇于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探索新知,为强化国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注入更多新生力量。